首页 > 聚焦 > >正文

乡村文化活动焕发新活力(艺海观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3-08-01 11:20:25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搭载新媒介快车,乡村文化活动被更多人“看见”。这为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聚集资源、拉动产业提供了重要助力,也为乡村文化活动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各地搭建起广阔平台。

一段时间以来,“村晚”“村BA”“村超”等持续引发关注。这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乡村文体活动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平台走进大众视野,收获大量好评。

近年来,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成果显著。以特色文艺表演为主的“村晚”成为乡村新年俗;乡村体育活动线上线下汇聚百万观众,成为体育和文化展演的大舞台;各类非遗技艺展示、礼仪风俗展演、美食文化交流,让游客大开眼界、流连忘返……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提振人们的精神面貌,还开拓乡村消费的新空间,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乡村文化活动火热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乡土文化的“厚积薄发”。其中“厚积”的,既是乡土文化在岁月长河中沉淀的历史记忆,也是当下农民在致富路上建立起的文化自信。不少乡村文化活动在受到广泛关注前,已经有数十年的积淀。比如“浙派村晚”的举办历史可以上溯到1981年小年夜,丽水市庆元县月山村村民搭建舞台演乡戏、舞花灯距今已有40余年;贵州榕江县的“村超”最早见于20世纪90年代,台江县台盘村的篮球赛事也历经数十年未曾间断。与此同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乡村文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乡亲们在富起来之后,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需求,也增强了传承发扬乡土文化的责任感。无论是村民登台当主角的“村晚”,还是举“全村之力”筹办乡村体育赛事,都显示出农民愈加坚实的文化自信,蕴含着人们对乡土文化传承创新的期待。

搭载新媒介快车,乡村文化活动被更多人“看见”。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3.08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1.9%。去年,浙江各地的“村晚”凭借云上观赏再度走红,观看量超过1亿。“村BA”“村超”的迅速传播,也是通过一条条记录下“彩虹过人”“圆月弯刀”等高难动作的短视频。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各地信息“能见度”大幅提升,这为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聚集资源、拉动产业提供了重要助力,也为乡村文化活动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各地搭建起广阔平台。

乡村文化活动能够迅速在网上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同样得益于乡村文化自带的新意。在“村BA”“村超”举办期间,以家禽等农产品为主的“土味”奖品,观众手里的铝盆、大镲等加油工具,比赛中途具有地方特色的侗族大歌、苗族歌舞、舞龙舞狮等文艺演出,让乡村体育赛事别具一格。耕种的农民变身为赛场上奔跑的球员、舞台上盛装登场的主角,突破了大众对农民和农村生活的固有印象,展现出新时代农民、新时代乡村文化的风采。

乡村文化活动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村晚”“村超”等文化活动成为文旅融合的新联结点,不仅拉动当地民宿、酒店、餐饮等行业营收增长,对推广当地旅游资源、非遗项目和农特产品的带动作用亦不容小觑。据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统计数据,在西江千户苗寨举办2023年“村晚”期间,苗寨景区接待游客数和旅游综合收入连翻几番。贵州榕江县政府的统计显示,在“村超”带动下,今年5月榕江接待游客的数量同比增长39.73%,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52.08%。通过乡村文化活动搭建消费帮扶平台,也为乡村文化与经济的互融互促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办好乡村文化活动,是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重要抓手。今年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启动“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各地乡村文体活动规模不断扩大,乡村文化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相信会涌现出更精彩、更丰富的乡村文化活动,有更多人自发参与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乡风民风美起来,农民口袋鼓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标签: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万卷书香汇泉城 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