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正文

上影节产业观察:表层的欢腾与底层的冷静

来源:娱理2023-06-21 14:46:19

对于电影产业来说,每年年中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是宣传新片的重要平台,也是产业发展变化的风向标。

今年,就在上影节开幕的前一天,中宣部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在深圳的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上讲到,要正视制约电影业的难点、痛点、堵点,更快实现从 " 有没有 " 向 " 好不好 " 的方向转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那么,究竟什么是制约电影业的难点、痛点、堵点?

疫情三年后,电影行业慢慢从元气大伤的状态中恢复过来,但问题仍然显而易见地存在——

一个是行业自身回血能力的问题,项目少了,热钱没了。

再一个是如何应对外部冲击的问题,怎么才能把观众拉回到电影院?今年上影节有若干场活动都涉及 AIGC,其中很多位电影大佬都主动提到了某品牌发布的头显设备。

自身的问题都还无法解决,又要面临更高维度内容与技术的冲击。

娱理工作室今年再次近距离体验了上海电影节的各个板块,和从业者们聊了聊。表面一片欢腾的上影节,暗地里还是藏着电影人们的忧心忡忡。

上海国际电影节新晋影帝胡歌、大鹏,影后菊地凛子

2016 年行业繁荣时期的上影节,有 20 多家公司发布了超过 400 个新项目。之后几年 " 画大饼 " 之风逐渐减弱,但在上影节开一个年度发布会,向股东、业界、媒体、观众公布一下公司这一年来要做的项目,仍然会是华谊、万达、光线、中影、腾讯、乐创等头部公司的保留节目。

然而今年,片单发布会的数量降到了历史冰点,总共只有两个。

一个是近几年来在投资制作领域成绩突出的博纳的年度发布。博纳影业投资的电影迄今累计票房已过 600 亿元,中国影史票房榜前 15 名里,博纳为主出品方的有 4 部,其中包括至今仍是影史票房冠军的《长津湖》。

上市首年,博纳的财报虽然不那么尽如人意,但借今年上影节之际,这家公司一口气发布了 20 部电影、5 部剧集的超豪华片单,彰显出对未来的信心。

从这份最新片单来看,博纳将继续坚定地走 " 新主流电影 " 路线,团结了一大批内地和香港导演,如陈凯歌、胡玫、高群书、程耳、韩寒、唐季礼、林超贤、刘伟强、陈国辉、庄文强等,拍摄本土商业类型片。

林超贤的《红海行动 2 虎鲸行动》,改编自历史事件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重大灾难题材的《汶川大地震》,剧集《上甘岭》《智取威虎山前传》等,都具有鲜明的博纳标识。

还有一个是北京精彩、东方美之、百纳千成这三个有资本关联的公司一起做的一场片单发布。北京精彩的张苗原供职于北京文化,新厂牌东方美之的发起人讲武生也是业内老将,都是带着他们原有的资源、经验,在新资本的助力下,去建立新的 IP 体系,打造各种类型的腰部电影。

比如北京精彩的 " 少年宇宙 "(《雄狮少年》等)、歌舞片《一闪一闪亮晶晶》,东方美之的《老江湖》、丁晟新片《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情》、悬疑作家蔡骏转型导演的《X 的故事》等等。

单片也很少再在上影节期间下大力气做宣传,只有《巨齿鲨》这样的国际大片才会高调举办一场传统的线下发布会。

从有限的新片动向中,倒是传递出一个令人欣慰的信号:今年的电影审查相对明晰,从送审到定档效率也大大提升。

陈凯歌的《少年时代》(原剧本名《尘埃里开花》)被雪藏多年,于冬介绍称 " 我认为这是凯歌导演心里最想拍的一部电影,是写特殊年代一群年轻人的故事 ",在上影节期间直接官宣了档期。

其他一些失踪多年的项目也终于被 " 抬上来了 ",比如早在 2005 年就开始申报剧本的胡玫电影版《红楼梦》,高群书几年前就拍完、一度删减过不少的《刀尖》。

《坚如磐石》《鹦鹉杀》《热搜》《平原上的火焰》等似乎都有了眉目,陈可辛在大师班上提到希望李娜新片很快上映,徐浩峰现身宣传了新片,陆川也在我们的对话中表示《749 局》今年年底做完,今年的市场 " 存货 " 将非常精彩。

疫情后上影节终于恢复正常举办,投资人、制片人、导演、明星等等,全行业总算又可以聚到一起了。

但因为今年没有了各种大型的 "XX 之夜 "," 小龙虾电影节 " 的氛围淡了许多,电影人都四散在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各个角落。

娱理工作室试图去寻找到更多电影人,发现今年电影市场是在 A 大酒店,创投是在静安 B 饭店,跟上海影城的地点形成一个三角形。

电影市场占据了酒店三层楼的空间,分布着约 50 个展商。创投厅内坐满了见面约谈的人,展板上的约谈时间表也已经排满,看着还是挺热闹的。

创投约谈现场。据悉,今年上影节共收到 679 个项目申报,33 个项目入围,活动期间总共完成了 643 场约谈。

2023 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洽谈会议

上影节创投板块负责人范靖雯向娱理工作室介绍了今年创投的一些情况。

" 今年创投的整体规模跟 2021 年是差不多的,项目数量是 33 个,2021 年是 31 个,2020 年是 39 个。倒不是说规模缩减了,而是我们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因为 2021 年评委工作是比较疲惫的,所以就稍微减少一点,宁缺毋滥。今年的项目质量我认为也是比较拿得出手的。总体来说,上影节创投在国内的创投里算是规模比较大的,类型也比较多元,会有一些成熟的创作者、外国创作者参与进来。

从创作端来看,一方面我们保留了对青年导演、处女作导演的推荐,另一方面,这几年我们也很强调一个概念叫‘第二部导演’,就是已经有过一部完成作品和影展成绩的这些导演,进入第二部的创作阶段,我们认为他们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群体,这些项目一定程度上能支撑和保证创投的整体质量。

我的老师开玩笑说,创投有点像是一个影视行业的相亲市场,我们提供平台,连接两端,一端是创作者,一端是投资方。

我们工作的重点是两边都要精挑细选,那么除了要建立一个机制、把好的项目筛选出来之外,另一方面,我们在资方这边也一直花力气做一些工作。今年国内各大公司都有代表出席,而且他们参与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从合作冠名奖项和奖金上就能看出来。

比如阿里今年出了三个项目的奖金,每个 20 万元,一共 60 万元,还有四家公司也主动来跟我们聊合作设立奖项。我们能感受到各个公司寻找好项目的积极性,也能感受到影视行业复苏的一个迹象吧,大家还是愿意拿钱出来鼓励创作的。"

不过在交谈中,也有几位制片人向娱理工作室提到,创投是一项长期工作,很难只在一个电影节的创投场合中谈成合作,多数时候大家就是先来见一见," 一张桌子上,制片人、导演我们三个人跟对面的一个公司代表聊 ","100 个项目能在这里谈成 0.05 个就不错了。"

还有青年导演说,本来以为找他约谈的资方都是看过他的剧本的,结果发现只看过两三百字的大纲,只能进行一个粗浅的交流。资方更倾向于合作已经有过成熟作品、受到过奖项或市场认可的导演,找钱还是很难。

一位制片人调侃说," 我们的电影去过 20 个电影节了,可是有什么用呢?还是回不了本。"

总之,对于青年创作者来说,创投可以让他们与行业进一步接触,有可能获得一些启动资金、行业资源或创作信心。但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大前提下,能分到他们手里的羹也不会很多,口干舌燥地完成一轮轮创投洽谈后,未来还会有更艰难的创作道路、更残酷的市场环境在等待着他们。

2023 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洽谈会议

几年前上影节的流行画风是画饼、放炮,现在大家聊的更多的是危机、焦虑。

在一场官方论坛上,黄建新说三年疫情对中国电影产业产生了很大影响,票价在涨,观影人次在跌。" 我们只是在疫情期间短暂地领先过,现在美国票房又把中国甩开一大截。"

黄建新还讲到,郭帆在看了团队工作人员花了两三天时间用 AI 生成的一支短片后,跑来跟他倾吐了自己的焦虑。

在另一个 AICG 主题的论坛上,郭帆透露他很快会开启一轮全球范围的技术考察,在把 AI 技术弄清楚之前,他不会开拍《流浪地球 3》。

" 很沮丧,我们好不容易追赶上 2.0 的一部分,现在又是 3.0 了。" 郭帆说。

郭帆

于冬担忧的则是更眼下、更具体的东西,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今年《狂飙》《漫长的季节》等剧集对电影的冲击,要回归到关注故事和人物的时代了。他的应对方法是——打不过就加入。

" 博纳今年也在拍剧集《上甘岭》,我都不敢拍成电影,叫刘伟强来拍,是强化电影感的长剧集。这个时候我们怎么跟长剧集竞争?爱奇艺亏了 13 年了,今年终于盈利了,这就是剧集的效应。今天的中国电影正处于分岔口,我们要回来讲故事了,回到经典好莱坞的阶段,拍人文,拍故事,拍人物,现在不是拼特效的时代了。

这些年好莱坞在不停地拍续集,‘六大’‘小六大’这些当家人都不是老板,不是拍板的投资人,走向了职业经理人道路,所以他们不能犯错误,就一直重复拍续集。现在中国还能有投资动力,是因为还有一批早期的投资人在,我们为这些日以继夜研发剧本、搞创作的人一点鼓励吧。" 于冬说。

于冬

当然,中国人总还是乐观的,把危机反过来讲,就变成了机遇。就像前几年行业寒冬,我们也会说这是 " 大浪淘沙、挤出泡沫 "。

王长田正率领光线探索 AI 对电影制作效率的提升,他也密切关注 VR 会对电影发行放映带来的改变。

"AI 对动画电影主要环节的效率提升可能达到 150%,对整个动画电影制作效率可能提升 30%,也就是说原来我们一年可以做三部,以后可能做四部。原来一个成熟的美术师花一个月做的一张场景图,现在一个晚上可以生成几千场更精美的图。数字代替胶片是过去二十年电影最大的改变,AI 可能让电影变成另一个样子。

某品牌新产品的发布让我们看到个人影院的可能性,未来你买一张电影票,可以选择去电影院看,也可以选择在家里的 VR 上看。那么现在困扰我们电影院的问题,上座率、营销推广等等,可能都会有一个根本性的改观。" 王长田说。

王长田

理性问题谈到最后,往往就会回归到这个老生常谈的感性话题:电影应该还是有不可替代性的吧?

黄建新用球赛来比喻:人会有聚众心理,就像电视上也能看球赛,但还是会有很多人想去现场,这是人类行为学里不变的东西。

孟丹青也用了一个比喻,说人类基因里有坐在一起娱乐放松、听故事的需求,我们的大银幕跟山顶洞人的篝火是一样的。

2023 年上影节在入梅的大雨中落幕了。希望电影这把篝火还能再烧得旺一些、久一些吧。

标签: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世界热点评!PET铜箔开盘活跃 双星新材一字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