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正文

【天天新视野】哈尔滨通河县乡村有机菜丰盈百姓“菜篮子”

来源:冰城+2023-05-09 06:19:35

市民进大棚采摘芹菜。


(资料图片)

冰城5月,曾是蔬菜青黄不接的时节,但现在有了设施农业助力,在通河县,棚室里有机菜唱起了主角,顶花带刺的黄瓜、新鲜水嫩的芹菜、爆浆可口的西红柿……品类丰富的蔬菜从乡村棚室走上市民餐桌,为乡亲们打开了一条广阔的增收路。

挑灯夜战摘黄瓜 带着露珠上餐桌

每天凌晨3时,通河县祥顺镇太平山村的阳光温室都会准时亮起灯,乡亲们“挑灯夜战”忙着摘黄瓜,两三个小时后,这些还带着露珠的黄瓜就能抵达县城乃至邻县的早市。

60岁的吴晓庭曾任太平山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合作社的当家人。仔细地为每一根黄瓜秧去除“底叶”,再将枝蔓绑牢靠,吴晓庭边不停地忙活,边对记者说:“黄瓜已经卖了20多天,下周柿子就能摘,我们的棚区采取叶菜果菜轮作、间作模式,一直能供应到菜园的菜下来,一年能收获五六茬,卖个六七万斤。现如今,我们村里的菜已经打开周边好几个县的市场了。”

太平山村的有机蔬菜产业曾是扶贫产业,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一路走来,闯开了市场,也创出了名气。在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理念的指引下,发展“一村一品”迎来了更广阔发展空间。

太平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宋安鹏说,太平山村的阳光温室以乡村振兴产业资金为基础,推行股份制经营模式,吸纳民间资本建成。村集体是最大的股东,合作社负责经营、农民种菜,这种生产模式充分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菜香不怕巷子深 采摘游成新业态

大棚里的空间“寸土寸金”,最近这几天,通河县通河镇桦树村的嘉志种植家庭农场正在“清棚”,为种植香瓜腾地方,不过在棚里摘菜的却不是农民,而是游客。

市民尤女士从邻县开车来采摘,这里的芹菜新鲜水嫩,不用刀割,直接上手掰,不一会儿就装了半筐。“正月剪草莓,二月采樱桃,三月摘黄瓜……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全家就进村一趟,带着孩子来体验采摘乐趣,感受农耕文化。”尤女士说,自家餐桌吃个新鲜,还能拍美美的照片,她家把采摘当成了休闲娱乐。

近年来,桦树村通过科学种植、精细化管理,将4栋温室、30多栋大棚合理利用起来,轮茬间作,接力出产黄瓜、草莓、香瓜,尽量保证棚内月月有果,常年有菜,这样,来过一次的游客,就会惦记“下一回”。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经营模式转变以后,乡亲们发现种植收益提升了不少。随着游客的纷至沓来,村里的酒坊、食用菌基地、农家乐也跟着红火起来,服务的多样化,反过来又促进了采摘游新业态的形成,村里的菜再也不怕“巷子深”,接待百公里外来的自驾游客也是常有的事。

嘉志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张月达告诉记者,借着产业发展的东风,桦树村通过探索“生态变产业”路径,将设施农业特色种植确立为“一村一品”,推动“绿色”产业升级,村民实现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农产品销售、就近务工三重收益。如今,设施农业通过探索“优种、优法、优购、优加、优销”五优联动,迅速显现出产业效能,打开了一条广阔增收致富新路。

设施农业助力 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随着设施农业的大规模投建,一些老把式重拾老手艺,大量“老字号”“原字号”焕发出新生机。

太平山村有种菜传统,数十年间享誉“十里八乡”,村内建起阳光温室后,吴晓庭就带着一帮“老兄弟”,从大田走进了大棚,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建立了合作社,开始干产业。这几年的产业实践下来,老把式们通过接触新事物、接受新技术,与科研院所广泛展开合作,打开了科技兴农这扇窗。如今,光谱杀虫灯、农残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棚室内,为乡亲们“慧”种田提供强大科技保障。

桦树村把久负盛名的“老站香瓜”搬到了温室内种植,传统“拐子苗”的种植法,在人造冬夏环境内,克服了轮茬的限制,创造出可观的效益。

如今,众多依靠设施农业、发展特色种植形成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已经开始注册自有品牌商标,并通过不断调优种植结构、丰富种植品类、提升农产品品质,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进一步丰盈冰城“菜篮子”。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编辑: 牛显达

标签: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IWAKI易威奇品牌介绍(易威奇磁力泵)